XXKK资讯

首页> XXKK资讯> 正文内容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发表于 2个月前 (09-10) XXKK资讯 32

原文作者:Pzai,Foresight News

加密市场的迭代核心在于代币经济的创新,而基于智能合约的算法创新在过去十年的迭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早期以比特币为基础的代币化延伸相对有限,而技术和叙事上的相对欠缺也成为当时代币发行的一定掣肘。而在以太坊所代表的智能合约生态尚方兴未艾之时,便有人开始考虑如何将智能合约与代币发行模式结合起来。Bonding Curve 作为链上较早出现的算法创新之一,对代币经济及代币工程学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故本文通过对追根溯源,力求发掘 Bonding Curve 的内核,并从多个实践案例中深入思考其意义。

从固定供应到动态供应

早期的代币发行充斥着中心化和无序性,一个项目的建立流程甚至毫无章法,只需要一份平淡的白皮书和 Deck 便可在无数场路演中亮相,获得无数的代币流入。但流入之后发生了什么?中心化的代币模型最后都引向了代币价格的崩塌,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的市场竞争最终灰飞烟灭。

在对这些发行模式的反思中,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当时的发行特点限制了市场的扩展性,包括以下几点:

  • 中心化——除了发行本身的中心化,交易过程大多也在中心化交易所中进行

  • 单一资产——生态联通性较差,并且单链基本只对应单一资产流通(除了当时 USDT 基于比特币 OMNI 架构流通)

  • 流通性限制——彼时 PoW 架构的广泛应用导致区块确认时间较长,链上转移被限制的同时导致整体流通性降低

  • 固定供应发行——对于固定供应量的代币,项目方只能通过共识层或初始分配进行分发,其固定的代币经济学本身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且项目方操纵的空间较大,带来对代币价值的一定夸大误导也是当时的市场最终没有达成阶段性持续的原因。

而前 Consensys 社会工程师 Simon de la Rouviere 在其 2017 年的「策展市场」构思中构建了一个「允许团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进行协调,并从他们共创的价值中受益的系统」。这个系统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框架上进行构建,在底层架构上增添了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而这个构想的核心在于「自动化协调」,即如何让人们在对某个事物的市场化感兴趣时,可以自动在链上创建这个市场。而在机制设计上,需要构建一个用户可以自由参与的无中介参与模型。由此,基于 Bonding Curve 的连续代币模型便诞生了。

Simon 定义了简单连续代币模型所具备的几个特性:

  • 使用 ETH 等代币基于硬编码算法(函数)设定的价格铸造代币

  • 代币成本取决于流通中的代币数量(如单位代币价格=代币供应量²)

  • 代币的目的是为网络中的应用操作 / 服务进行「销毁」。在服务使用过程中减少了代币供应,同时降低了铸造成本,使代币的用例不仅限于分发。

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之前的发行模式,Bonding Curve 本身以去中介化的供应为各类应用提供了新的发行模式,接下来我们会探究一些已经实现的用例,从代币工程学角度发掘算法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未来 Bonding Curve 的潜在落地方向。

策展

正如 Simon 最初所设想的,Bonding Curve 的一大用例是策展。在之前的策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组织性上的问题,例如组织协调性不足和信息丰富度不足等。这里笔者选取了两个项目进行分析。

Ocean Protocol

Ocean Protocol 是一个去中心化数据共享协议,该协议旨在促进 AI 数据的开放共享。而在这个过程中,代币经济设计的目的便是最大化相关数据和服务的供应。在传统的策展市场中,参与者的主要行为是作为一种信号式的进出。 Ocean 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交易行为与提供服务的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构建了策展证明市场(Curated Proofs Market)。

在这个市场中,每个单一的数据集代表一个对应的「水滴」质押曲线。在该曲线上,用户可以选择获得区块奖励(通过对特定数据集的质押并赋予其可用性)和解质押,而「水滴」的质押可以成为衡量用户关注度的指标。

从项目叙事对应到代币经济模型上,我们可以看出,该项目需要前期稳定的流入以保证数据集在策展中能够构建平等的初始共识,并在随后数据集的可用性赋予上增添对后来者的门槛,提高后续参与成本的同时避免对单一数据集共识的过度集中。所以其 Bonding Curve 模型如下图所示。在 500 个「水滴」之后,整体的铸造成本呈现线性上升。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简单来说,如果用户较早的发觉了某个数据集的价值,便可以通过 Bonding Curve 进行买入并在未来获利,继而实现策展的行为。不过该曲线对于策展的流程而言仍然相对粗糙,因为这些代币的买入和卖出与 AI 所使用的数据集之间存在一定延迟性,且不一定保证这些数据集是可用的,需要其他机制进行进一步筛选。

Angel Protocol

著名研究机构 Delphi Digital 曾为基于 Terra 构建的慈善捐赠协议 Angel Protocol 构建了以 Bonding Curve 为基础的代币经济模型。在协议中有三个角色,分别为捐赠者、慈善机构和慈善支持者(HALO 协议代币质押者,在慈善市场中进行策展)。协议的目标是将捐赠与 Bonding Curve 相结合,增强慈善事业的可持续性。

基于以上用例,其代币经济学需要激励策展、捐赠和治理的相关行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促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故 Delphi 基于 The Graph 的理念(其也通过 Bonding Curve 进行策展,但由于篇幅原因省略了该项目)提出了一个基于 Bonding Curve 的代币策展注册表。该模型允许用户参与质押池,并与特定机构的曲线进行交互以铸造慈善股份,曲线决定 HALO 与股份的兑换比率,理性策展人会追求最大化收益的慈善机构,而 Bonding Curve 设计可以在代币交易之间分配收益,这部分增益股份可以被分发或销毁。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从价值流层面进行分析,从慈善捐赠基金中产生的收益分为股份分配(90% )和协议费用(10% ),其中股份分配方面, 75% 的分配流向慈善机构, 25% 用于捐赠基金的在投资,从而促进现金流的长期可持续性。而协议费用则评分给了 DANO(协议的治理组织)和 HALO 质押人。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不难看出,Bonding Curve 的介入既为代币质押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收益来源(自然参与、协议收益流入乃至早期治理权),也为慈善这一根本性用例提供了优中选优的机制,因为策展人可以确保只有用户最需要的慈善机构才会出现在慈善市场上,基于市场化又为其构建了可持续的经济来源。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出 Bonding Curve 在策展领域的作用:

  • 以代币博弈为核心的自然排序:通过自由市场所产生的代币价格指标可以让我们抽象化的理解系统内用户的偏好乃至对应事物的地位。

  • 自然的早期激励:动态供应所带来的市场化激励可以通过曲线实时定价,且为早期用户赋予在未来协议相关用例中的优势地位。

  • 健康的 Value Flow:每一次买入对应实在的资产存储,资产的有机增值和潜在分配为协议带来可观的正向现金流。

整体而言,Bonding Curve 提供的市场化环境为策展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并融合为协议增长曲线的核心。

算法调控

作为链上的机制创新,Bonding Curve 在多个协议中作为核心算法的一部分而存在。这里笔者通过两个例子进行分析,涵盖了链上保险和稳定币领域。

Nexus Mutual

作为链上保险协议的先驱之一,Nexus Mutual 开创了互助类型的保险替代方案,为协议内会员提供购买和承保的服务。成员可以向互助基金提供资金并获得 NXM 代币,质押 NXM 评估承保风险的同时获得奖励。

协议内所引入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最小资本下限(Minimum Capital Floor,MCF),对应现有的协议内基金产生了一个比率,一般称之为 MCR%。而对于链上互助性保险协议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需要一个权益通证(在协议内对应 NXM)和协议权益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继而实现协议的有机规模增长。原先在协议内,MCF 是通过治理决定的。而在 2019 年 11 月,社区治理决定将 MCF 的调控实现自动化。在当日 MCR% 值大于 130% 时 MCF 会小幅增加 1% 。

他们为这一改变进行了建模,原先在 MCF 固定的时候整体曲线的增长相对缓慢,而在 MCF 开始线性增长后,整体的增长率提高了。这就是复合 Bonding Curve 的魅力所在——多个协议指标与代币的对应性可以直接的带动代币增长。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Fei

FEI 是一个当年比较热门的算法稳定币,在链上的机制创新中融合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在链上用户买卖 FEI 时,算法通过调控来对代币进行锚定。

其中为了创造协议持有价值(PCV)并接受新需求,Bonding Curve 便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方案,并且其拥有数学上的公平性。具体而言,在缓冲区以外的价格可以通过在 Bonding Curve 中进行铸造来平衡,且该曲线为单向买入曲线。另外对于 PCV 的通用融资与部署,这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以其他代币计价的额外 Bonding Curve 获得,并直接部署到链上各协议中。例如协议在启动时基于 Uniswap ETH-FEI 流动性池建立了唯一的曲线,后续又添加了多个 DeFi 协议的流动性。而每一个 Bonding Curve 对应单个协议的「锚定」(流动性),灵活的设计允许 PCV 进行新的创造性部署,并与未来潜在的新 DeFi 协议集成。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重返Bonding Curve,我们用对它了吗?

很可惜因为其稳定币本身的用例非常有限,其独特机制也共同决定了用户陷入「水牢」的下场,最后与 Rari Capital 合并又遭受被盗事件,遗憾落幕。但在这之前 Fei 和 Ondo Finance 合作推出了流动性即服务(LaaS),也算实现了一部分以上愿景。而 Bonding Curve 作为 PCV 构建的一大功臣,也为 DeFi 当年的发展添了一把柴。

结论

Bonding Curve 的一大优势便是可以让用户直接从早期增长中获益,并且在曲线与另外的协议指标进行融合时,可以获得 1+ 1 > 2 的增益,在 Nexus Mutual 中随着质押价值的增高,可以对应到代币的超线性增长,而在 FEI 中则可以在稳定协议流入的同时与其他 DeFi 协议实现协同发展。另外 Bonding Curve 所引入的「纯粹链上治理」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持续性的事情,因为合约本身不会 Rug 自己。

买入即增长…吗?

正如这个小标题所言,买入即增长吗?看看 Friend.tech 和 pump.fun 吧,他们确实也把 Bonding Curve 运用的炉火纯青,但最后呢?一个应用于社交,另一个运用于 MEME,在各自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可持续性和外部性好像早已无处可循,似乎我们正在重蹈当年的覆辙。

为什么?我们回看这些以 Bonding Curve 作为纯粹代币发行工具的项目的特点:

  • 发行的无序性:开放式的曲线市场事实上成为了共识分散的元凶,因为所有人都想成为曲线的初始发行者,看看 pump.fun 的发射成功率就知道了。

  • 没有 Value Flow:对于只以发行代币为用例的项目而言,任何关于 Value Flow 的讨论都是无意义的。

让我们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加密领域一直在追求下一个 10 亿用户,而真实用例的发掘却总带有一些磕磕绊绊。本末倒置的本质在于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再一次堕入了当年的发行模式陷阱。讽刺的是,代币经济学的诞生原本就是为了破除这种陷阱。

如果我们将加密的优势注意列出,可以发现代币经济一定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为真实用例服务便是代币经济的突破口。

笔者在此列举几个潜在用例:

  • 更公平的(自然)治理:直接对治理指标进行买卖相比于直接投票可能更加直观(类似预测市场的逻辑)

  • 去中心化的资产背书:对于 NFT 或其他通证而言,Bonding Curve 可以保证其底层资产背书,去中心化分发避免了项目方的不作为(因为没有项目方),还可以自动化对产生的价值进行分配。如果在 RWA 中应用这一逻辑,可以确保一定的抵押率。

  • 协议增长:如果把 TVL、收益率或者积分与 Bonding Curve 结合,会发生什么?曲线上的增长势必带动指标的飞轮。

当然,代币经济的想象力还不止这些,希望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新颖的用例出现。

标签: XXKK

相关文章

Odaily编辑部投资操作全记录(9月23日)

本新栏目为 Odaily 编辑部成员真实投资经历分享,不接受任何商务广告,不构成投资建议(因为本司同事都很擅长 […]

美联储降息:幅度出人意料 10段话看懂它

就在刚刚,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降息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为4.75%至5. […]

从开发者角度看TON未来增长潜力(附黑客松优质项目)

原文来自 (TON 基金会亚洲区开发者关系负责人) 编译 | Odaily星球日报 Gol […]

加入XXKK,探索元宇宙世界!

探索DeFi,DApps, NFTs 和GameFi的世界,和XXKK一起创造未来!

  • 方便快捷
    方便快捷

    随时随地都可在线赚钱

  • 性能稳定
    性能稳定

    响应速度快,放心有保障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响应式布局,兼容各种设备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